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的持续,一些大型的终端企业也将部分产能迁出中国,如苹果计划将15%~30%的产能从中国迁移到东南亚,而三星也在加大对东南亚等地的投资,这些企业的动作都将对整个产业链带来结构上的改变。显著的影响便是许多国内半导体分销商及贸易商的订单已经削减30%~50%,那么对于中国本土分销商而言,将如何应对这一局面?
对此,谢智全从企业的迁移对电子分销商的影响谈起,他表示:“这些企业迁移工厂对中国电子分销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随着终端客户尤其是终端代工客户的外迁,分销商必须跟随客户去当地的区域拓展自身的业务,来避免这一部分业务的流失;第二,是产业结构的影响,当前许多元器件以及电子产品依赖进口,如果国家也对这些产品加征关税,那么将意味着原材料成本上升,这将为我国相关配套产业提供一定市场空间。”
并且针对这两点影响,谢智全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企业需要做全球化的布局,才能降低这种贸易冲突所带来的影响。第二,需要拓展一些本地化的产品线,来满足到这种替代化的需求。
终端厂商将自己产线转移是为了解决目前由于贸易冲突所带来的成本上涨影响,同时这些企业也会将相关上游厂商一并转移。如前段时间,笔记本大厂惠普要求将代工厂台湾广达把部分笔记本电脑产能移至泰国,戴尔要求仁宝把部分笔电产能移至越南,这意味着多元生产据点将成为趋势。
有供应链人士透露,因桌上型电脑(DT)已经被美方加征25%关税,第3季组装厂将在泰国生产桌上型电脑,笔记本电脑则可能是下一波受限产品。以广达为例,据官方资料,广达在中国大陆的生产地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常熟及重庆,其中在大陆的厂房、设备等价值一共82亿左右人民币,占广达所有生产设备超过70%的投资。这也意味着,身为广达重要生产据点的大陆地区,将面临不小的资本撤厂风险。
而这些代工厂的转移对于国内的分销商也会带来连锁反应,陈荣强坦言到:“企业的出走对产业链是有一定影响的。因为如今我们的经济全球化,各个企业所处的产业链位置不同,企业都搬到东南亚、印度等地的话,就相当于我们的产业配套也要向这些方面去跟进,这是所有的电子制造业对产业的一种跟进。”
显然,由于如今贸易市场高度的全球化,因此各家企业所处产业链的分工也更为细化,这意味着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单独掌握自己产品的所有制造环节。面对终端厂商的产线转移,相关供应链上的代工厂及供应商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进保住客户,要么选择放弃客户。
面对这些供应链厂商的选择,马应烽则认为:“过去几十年间,来中国大陆投资的工厂当初是从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及台湾、香港地区搬迁过来,但有意思的是,这段时间成就了本土的代理商逐渐壮大,即便海外的代理商拥有丰富的非大陆企业客户资源,但也无法阻止本土代理商的崛起。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国内的代理商很难跟随厂商出海,他们在本土服务和资源上有着天然优势。当然这不是说国内的代理商没有机会,接下来的5G时代及国产替代都将成为中国代理分销商腾飞的良好契机。”
吴煊琰对供应链转移所带来的影响较为乐观,他认为:“产线的转移并不代表国内没有优势,比如手机产线搬回美国,成本需要增加37%,而衣服相关产线搬回美国,成本将增加近49%。并且这些产品本土化较难,即使加征关税之后,中国的产品仍然具有性价比优势。同时把产线搬回美国,他们的人工成本也将上涨许多,因此从成本角度来看并没有太多优势,中国相对更为靠谱。同时产线转移需要过程,至少要5~10年,所以整体而言虽然有影响,但是并不悲观。”
针对大型终端企业的产线转移,势必将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企业也将驱使自己的供应链企业将产线迁往自己的新建厂址,为自身提供更便捷且便宜的服务。但对于更次一级的供应商及分销商而言,在国内还有大量的资产滞留,想要跟进或转移并不是那么容易,时间也需要5年以上。同时企业产线迁移影响固然有,但相比国内未来的市场而言,国产替代及5G建设等,都是本土分销代理厂商能够迅速崛起的契机。